【来源】新民网 【作者】李若楠,蔡黄浩
【新民网·独家报道】老师拿出认读生字“生”,学生最先念出来的却是拼音“sh”“eng”“sheng”;老师请同学说说如何记住“小”字,有学生脱口而出的是偏旁部首竖勾“亅”。这是记者今天上午在某小学一年级第一节语文课上听到看到的真实场景。
从今年9月1日起,上海全面推行小学阶段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全市幼儿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阶段将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可像上述这样的“抢跑”现象依然存在,授课老师则表示,将把每个孩子都当成“零基础”来教授,且会给“零起点”的学生更多关注,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自信,“只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家访摸底过半学生有基础
闸北区科技学校一(3)班,语文第一课是入学准备篇,学习的是“我是小学生”。与传统的读说练习不同,语文老师张泓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互动的积极性高了,课堂也变得愉快自由起来,同学们跟着老师用肢体模仿“小”字,有的同学还自告奋勇当起了“小考官”,跟同学们一起巩固所学。
不过,记者发现,在简单认读“小”、“学”、“生”三个字时,班级学生们把“学前功底”都暴露了出来。虽然不再直接教拼音,但在张老师出示的生字卡上有拼音标准。于是,当老师拿出“生”字的卡片请学生试着读一读,一位学生就熟练地做起了拼读“sh”“eng”“sheng”;紧接着,当老师提问“有谁知道读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的时候”,有学生则回答,“sh”是翘舌音,结尾还有个“g”,有与没有读音有差别。更有学生连“小”字的偏旁部首竖勾“亅”也能说出来。
“通过家访,我们摸底发现,班里36个学生一大半是有基础的,学过拼音。”张老师认为,这直接造成第一堂语文课上就有学生多次说出了“翘舌音”等拼音学习中的专业用语。“当有学生说出这样的专业词汇,明显能看到有些‘零基础’的孩子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张老师说,这样的状态也正是“零基础”的家长所担忧的。
家长最担心孩子学习没兴趣
提前学与不学,二者存在的差异不可回避。如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老师的教学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注意到,当有学生提出了“翘舌音”等拼音专业用语时,张老师则以“零起点”的教学方式讲授。比如,认读“生”字,老师会提醒学生,读这个字时舌头要卷起来,读起来鼻子要微微发音,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翘舌音和后鼻音,但教学中并不涉及这些专业术语。
在张老师看来,如今不再系统教学拼音,而是将拼音贯穿于课文中,这种互动渗透式的学习模式既让拼音学习更扎实,相对较慢的学习进度也更适合零基础的学生。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要求下,我们会把每个孩子都当成‘零基础’来看待。”张老师表示,在刚入学阶段,有基础的孩子可能更自信一些,正因如此,她在教学上将会给零基础的学生更多机会,帮助其建立自信。比如,按照课程标准,准备课会认读‘小学生’即可,只要学生们能正确读出,张老师会特别给出鼓励,“让他们明白‘我会读,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多位小一新生的家长。他们当中多数孩子在幼儿园或课外班里学过有拼音和10以内加减法。对于“零起点”教学,多数家长表示理解并支持,“希望孩子能自由发展,不要太累”。不过,家长也有忧虑,既然是零起点,学过的孩子认为自己都会了,担心他们对上课不感兴趣。“但其实他学的又不系统和完全,提前学反倒对孩子成长不利。”有家长这样认为。
对此,张老师表示,为了激发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准备期里,老师将设置小游戏、发言等趣味环节,让他们发现,原来语文课不仅是新学了几个生字,更变得越来越自信。(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蔡黄浩)
汉语拼音:hanyupinyin.c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基准试考生拼音差词彙乏
hanyupinyin.cn 汉语拼音网